Joshua

Joshua

Founder @RSS3
twitter_id

資本化資訊分發

字節跳動是互聯網歷史上最偉大的公司之一,推薦算法作為其核心,基本上可以說引領了整個移動時代的信息分發。時至今日,我們幾乎不再能看到任何一個主流信息應用不使用算法,甚至很難看到任何一個主流信息應用不把算法主導的信息流作為默認選項了。

可以說,過去十五年間幾乎所有的信息分發的效率升級,都繞不過推薦算法。

當然,它能發展起來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移動的爆發 - 這使得獨立電子設備能夠確切的屬於個人,成為個人身體的延展,亦甚至是身體的一部分;同時讓採集更多,更廣的用戶數據作為更準確算法的燃料提供了可能性。

在信息消費的生命周期裡,分發是一個較為被忽略的需要做功的部分。實際上,好的分發和好的創作一樣需要大量的做功來得到好的消費結果。這也是推薦算法成功的一個基礎所在:它能夠在人力做功很少(幾乎沒有)的前提下得到一個效果很好(與用戶關聯度高)的分發結果。

在算法之前,如果一個用戶希望得到一個好的分發結果,通常要麼必須依賴少有的幾個專業編輯組,在其中選擇出一個最適合自己喜好的並期待他們一直能做出好的判斷,我們可以暫且稱之為基於編輯的分發(Editor Based Distribution);

Frame 1 (1)

或是依賴自己手動做功,主動為自己尋找並篩選出好的信息和內容 - 自己做自己的編輯。我們暫且稱之為基於自己的分發(Self Based Distribution)。

Frame 2

在上述圖示中,紅色粗線代指的是需要做功的分發過程,紅色粗線下端鏈接的對象是做功對象。

其中,基於編輯的分發在用戶覆蓋和使用度上會占到絕大多數。原因很簡單 - 自己做功所能得到的回報僅僅是更 “符合自己喜好和效率的信息”,而所付出的做功量非常之大。

在這個前提下,當推薦算法出現的時候,對上述兩個模型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 整個系統中所有的人類參與者都可以在極低做功的前提下獲得較好的信息分發結果。

Frame 3

作為結果,目前,基於算法的信息分發幾乎掌控了整個互聯網。而與此同時,這種分發方式也帶來了諸多弊端 - 強化偏見、信息茧房、誘導性內容、過度追求流量等等問題一直是從業者以及用戶們探討的問題 - 甚至有不少 “天下苦算法久矣” 的聲音。

用戶作為群體來說,永遠會追求用更小的做功與成本(金融、認知、動作等)獲得最好的結果(商品、體驗等),因此,即便人們對算法頗有怨言,它依然在不斷地吞噬世界 - 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戶仍然在依賴編輯或是自己做功去獲取信息。

我們這裡關注的重點在後者,即在今天仍保持自己搜尋和整理信息的習慣的用戶們 - 他們仍然會通過主動的搜索、訂閱、取關、過濾等等方式在保持著自己對信息獲取質量與準確性的要求。他們的數量相對於算法的受眾當然很小,但如果看其絕對數量,卻仍然非常可觀(e.g. 單 RSS 客戶端的全球用戶量都超過了 2000 萬)。

這不禁讓我開始思考,如果分發本身是一種做功,而本來就一直有一個不小的群體,作為用戶一直在給自己的信息體驗做功,那麼是不是可以把他們的這種做功當作一種結果,讓其他用戶消費?

如果說內容創作是一種能被變現的做功,那麼是不是信息分發也可以是一種能被變現的做功?這樣何很多原本不能以任何形式資產化的做功可以被更好的激勵,而整個分發系統會變得前所未有的去中心化。當然,這裡的去中心化指代的是社會性而非技術性的(了解更多關於技術性去中心化的可以參照 https://rss3.io/)。

從最簡單的機制上來說,如果一個人有一個特定的訂閱列表,而且在不斷的維護它,讓它可以最好的服務自己和與自己相似的一小部分人群,那是不是他會願意分享出來,換取一些社會性認可?如果普通用戶們可以非常容易的在消費這些被一個個在實時整理和更新的信息流,會不會獲得大於已有分發體系的價值?

Frame 4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這和編輯與算法一樣提供了一種不需要做功就能獲得夠好的分發體驗的路徑。同時規避編輯帶來的低選擇性與算法帶來的高回音壁。

對於本來就整理信息的用戶來說,他們的做功不僅可以讓提高自己的信息獲取效率,同時也可以把做功結果作為一種社交資產、經濟資產、甚至貨幣化的通路,獲得收益。

單個做功者和他的用戶可以產生一種有機的聯繫 - 比起單純的讓算法觀察你的行為來逐漸調整參數,你可以和活生生的人交互來提出建議,亦或是自己也進一步成為一個做功者,在完善自己的信息獲取過程中幫助更多人並取得收益。

當然在實際產品中,我們仍然要解決一些冷啟動問題。比如如果信息分發的做功是一種商品,那這個市場中就必須有足夠的 “賣家” 和 “買家”。而這樣一個雙邊市場,” 賣家 “作為” 買家 “的用戶體驗,如何讓他們加入,了解這種體系,並能夠更好的服務自己和其他人是其中的關鍵。

如果說拼多多某種程度上是通過 “人与人” 的鏈接改變了” 人与商品 “的鏈接,那是不是我們可以提出一種可能性,來通過” 人与人 “的鏈接來進一步改變” 人与信息 “的鏈接?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引入去中心化技術,和這個去中心化的分發系統一起,試著同時解決分發的資本化、貨幣化,並進一步增加信息傳播中的健康度、效率、和可持續性?

當然,打造這樣的體系離不開另外兩個核心因素,一個是在信息壟斷時代,要有一個足夠大的開放信息庫;另一個是真正夠好的終端用戶體驗。

如果說算法是機器進化帶來的集中式高效,那麼這種新的社交化分發方式,或許是人類社會作為一個鮮活的有機體,可以與其對抗的一種可能性。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