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數位世界中有效獲取資訊的方式,自從互聯網發明以來一直是人們探索的主題,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消耗數據和個人設備(例如從桌面到移動設備)的集體狀態的影響。
- 在最早的階段,我們在互聯網上可消耗的數據非常有限(主要是網頁),因此人們尋找所需資訊的最有效方式是使用目錄(例如 Yahoo! 目錄和 @elon's zip2)。
- 然後我們有了更多的網頁,並開始有搜索引擎可以提供人們所尋找的內容(例如 Yahoo! 搜索和 Google)。
- 一些網站開始變得動態 - 它們不斷更新內容和資訊,因此出現了 RSS,幫助人們保持更新。這些基於鏈接的傳播渠道也是後來成為社交媒體的支柱。
- 隨著人們在線上創建更多個人數據,移動設備變得更加突出,基於算法的推薦變得流行,因為它們可以在不知道你在尋找什麼或關心誰的情況下提供 “你想要的”。
Web3 在資訊傳播方面可以類似,隨著去中心化世界中創建的資訊數量和質量隨時間增長:
- 目前仍然流行的 dApp 列表等事物將幫助你在有限的目錄中找到 dApp。
- 有像 etherscan 這樣的探索者,允許在單一網絡上進行最簡單的活動查詢。
- 有像 RSS3 這樣的資訊源,提供跨不同網絡的聚合和人類可讀的資訊源。
- 有一些項目正在研究更複雜的搜索形式,可能進一步促進 Web3 的 “Google 式” 體驗。
- 也有一些項目在研究透明、保護隱私和去中心化的算法(例如聯邦學習),這些可能在未來發揮作用。
我們不能期待 Web3 發生完全相同的事情,因為 Web3 面臨著其獨特特徵帶來的挑戰:
- “資訊質量” 較低:① 大多數資訊並不是為了被消費而創建的,與 Web1 和 Web2 相對。現在,Web3 上的大多數資訊是交易的副產品;② 人們為現有和潛在的激勵創建低質量資訊;③ 錯誤產生的數據無法刪除,即使數據創建者願意。因此,無法避免,垃圾資訊越來越多。
- 資訊的多樣性:與大多數資訊是用 html 構建的 Web1 相比,Web3 面臨各種類型的資訊,包括資產、內容、社交活動、治理等。
- 多重存在:Web3 中的基本存在單位通常是一個地址,該地址在不同網絡上有活動,因為公鑰驗證機制獨立於任何權威。
- 開放數據但不開放意圖:Web3 中的數據是公開可訪問的,但並非所有數據都承載用戶的公開意願。有些是出於垃圾郵件相關的原因,有些則是出於隱私相關的問題。
- 開放但有限的訪問:與 Web1 相比,Web3 的數據通常由 RPC 提供者提供,這些提供者允許有限的訪問。
- 需要解釋:去中心化網絡上的資訊通常需要清理、組裝並整理成可供人類閱讀的項目。
現在面對這些挑戰,項目陷入了最基本的資訊傳播方式,並且在通過有效的方式向需要的應用和用戶提供針對性資訊方面遇到了困難。
如果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從整個 Web3 世界以標準化的方式訪問解釋過的資訊,則可以輕鬆構建更令人興奮的資訊渠道,並且用戶將以不突兀且高效的方式體驗先進的搜索引擎和資訊源。
是的,我們在 @rss3_ 這樣做。
首次出現 這裡